後備自訓:基礎篇

南瓜派
15 min readJan 6, 2023

--

為期五週,每週七天,每天早七晚十,就是英國訓練烏克蘭新兵的方式

利益申告:
沒接受任何商業委託/酬勞/代言、任何裝備/課程都是自身經驗、非任職於軍公教/軍工領域、一年義務役,2120T甲駕

上篇「阿共打來怎麼辦:自訓一年半心得」分享起心動念後,收到些迴響與建議,周邊朋友也開始接觸自訓,陸續添購器材設備;加上恢復一年義務役與新式訓練內容,讓很多人興奮不已,從年初基輔保衛戰嚷嚷著要拿汽油彈跟解放軍拼了,到現在說要開無人機射鏢槍刺針格鬥技……

同時坊間組織團體各有不同路線課程,許多網友詢問該上哪單位的課,該買什麼裝備等…以下就個人的訓練內容心得,讓想在 game day來臨前做準備,增加存活率的人加速養成時間避免踩雷

長文警告

藏在大家心裡,不好說的疑問

台灣衛國戰爭不是會不會打,而是什麼時候會打的問題

會不會打

台海戰爭從來就是在什麼時刻,以什麼形式開展的問題。對天朝而言台灣問題是對內維持正當性的提款機與對外博弈交鋒籌碼,無論轉型成功要對外擴張,或轉型失敗要找出氣筒,台海的戰爭路徑早已確定;端看兩大陣營對壘,重新劃定秩序範圍與位階時的開幹時機。

遺憾的是,大部分台派壓根不信會打起來,才會笑稱「要打來打,喊到老了也沒打」,到烏俄戰爭才驚覺戰爭如此近,想方設法到處找課程理解該準備什麼,來滿足自己的安心感。

戰爭不需人人都拿槍,只有 10% 會上場

認知到戰爭風險從沒遠離後,又出現了這說法:會拿槍上場作戰的人只有10%,不用每個人都要成為士兵…

這說法對也不對,以現實來說台灣軍事裝備的確不足以武裝起幾百萬部隊,但這不代表除了10%以外的人口,就不需要學習基本戰鬥技能。我們從未面臨過戰爭,不僅動員制度、物資裝備、教育召集訓練都沒經過驗證,更甚者,例如後備部隊會拿到什麼裝備,動員兵會受多少訓練,多少時間調整槍械歸零等,稍微思考就知道情勢嚴峻,現況真相可能不堪入目。

後備動員會拿到什麼裝備,細思極恐,瑟瑟發抖

10%的人口除了正規部隊外,其他後備部隊會是誰?面臨戰爭威脅,在動員期間台灣男性有多少會準時報到抑或還是逃離台灣?第五縱隊、在地協力者、特定媒體/黑道、特定背景退將、特定政黨、民代與縣市首長,甚至你的鄰居是否會裡應外合刻意消極不作為?傷亡遞補的預備隊在哪?包含誰?

與其說會不會打,會不會上場,上述這些問題才是台灣社會藏在心裡的真正疑問;而退一萬步說,將自己提升到可在場上發揮作用,而不是用「我不是那10%」當藉口把頭埋在土裡,是不甘被中國入侵統治,想要一拼的台灣人,尤其台灣男性的最基本態度。

我要學無人機

戰爭樣貌、基礎戰技、武裝心態都不成熟的現狀,看到無人機大顯風頭就嚷嚷「我要學無人機」、「打電動也能救台灣」無疑是癡心妄想。真輪到你我操作無人機,應如烏俄戰爭一樣,穿著裝備在熱/暖區執行移動、偵查,標定,撤離…那種坐在冷氣包廂內,遙控地球另一邊無人機的扔炸彈這件事永遠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

無人機很重要,但你我基本戰場素養具備了嗎

而能做到在戰區中移動、偵查、標定、撤離以及交戰還能全身而退,都不是靠無人機,而是最基本的步兵戰鬥訓練,同樣那句老話:

「成為任何兵種前,你得先成為一名步槍兵」

再見了,刺刀術

宣布恢復一年役期與新式訓練內容固然是好事,但從宣佈、規劃、執行、驗證、修正、完備在正常國家都得要三五年,積陋已久的黃埔陸軍光實戰化射擊都還在牙牙學語狀態,訓練內容,師資能量如果不放到民間,靠黃埔自己做能到什麼程度都是問題,最大關鍵是在台灣社會對義務役內容的真心共識到底是什麼。

刺刀術一直被詬病的深層原因,是台灣連基本步槍兵戰術射擊、Fire Team、班排戰鬥都還無法駕輕就熟,專精訓還不是每一支機步野戰部隊每一位士兵都能接受訓練,就花大把時間學習傳統武(舞)藝,只為了氣刀體精神大拜拜門面整齊,浪費生命的其中一項業務。

格鬥技很帥,但生理強度跟練習時數有算過嗎?

把刺刀術換成格鬥技不會讓步槍兵訓練從此正常,更甚者,比起刺槍術,格鬥技的學習門檻更高,更需長時間訓練以培養肌肉記憶和戰鬥空間意識;關鍵是步槍兵的本職學能要被 identified,這才是陸軍國防改革的重點核心。

戰爭初期 Sumy 鎮居民自主武裝把俄軍轟出城鎮

走民防路線,不用碰槍

女性說出這句話無可厚非,但如果生理無重大問題,大部分男性都接受過基本步槍訓練,就如上所述,你不讓自己朝戰鬥準備,那前方傷亡開始動員預備隊時,難道要「喔我是民防組不碰槍」,後方遇到敵襲兩手一攤這不關你的事?

不像烏克蘭有廣大腹地用空間換取戰略轉移,傳統前線/後方概念在台灣無法套用,身為成年無重大傷病的男性,讓自己具有基本作戰能力是基本義務,連這點都要打折,很難讓人相信到時你能在「後方」發揮什麼作用。

醜話講完,簡單寫後備自主訓練的基礎項目,大部分知識你都可以從Youtube 跟一些坊間課程取得,我只是拾人牙慧寫點心得而已。

基礎:生理強度

直接講結論:如果兼具當然很好,但以個人參與的訓練課程經驗,無論民防、救災、醫護,或基本步槍兵戰鬥,生理訓練優先度是:負重能力 >> 肌力 ≥ 心肺

基礎步槍兵戰鬥負重包含頭盔、背心、抗彈板、武器彈藥、醫療包等大約是 20kg,而無論是大家聽了興奮不已的標槍/刺針,或是背負、搬抬、操作重型武器裝備如50機/40榴彈/迫擊砲,甚至是臨時構築防禦工事,你可能得長時間在此負重下執行上述任務,負重跟肌力相對重要許多。

在全裝負重下處置傷患送到暖區過程會折騰死人,尤其上下樓梯,不只搬運的人累得半死,演傷患的躺在擔架上也會被壓得痛死…

走戰傷醫療路線,人員在熱/暖區穿梭必須穿戴基本護具(頭盔/背心/抗彈板) 並背負醫療器材與移動傷患,甚至會有自衛戰鬥狀況,對應的負重與肌力也是無法避免的生理門檻。

偶爾跑健身房/教練課,下肢深蹲硬舉達 100kg,臥推經常性達 80kg以上,在接觸自訓/裝備/課程訓練時我還可維持普通表現;

我們必須要有個觀念,體重差距就是擺在那:90公斤男性可以一把扛起 45 ~ 55 公斤女性移動,但兩位 45 公斤的女性可能連拖都拖不動全裝 90 到 100 公斤男性傷兵。

因此再說一次,重訓非常重要,這不是用慢跑什麼可取代,核心+屁股大腿+肩+上背非常重要,其他都可以慢慢來,這幾個地方不行你連一個人都拖不了,何況實際戰場你跟對方都穿全裝。

至於心肺部分一來自己很爛,二來以守備方的民間自訓目標而言,與其追求跑步速度,不如負重行走例如 10 miles ruck/全裝跑步兵戰術表現當成驗證指標會比較實際

怎麼添購裝備

進入自訓領域的首道難題:裝備。

從品牌、店家屬性無一不讓人眼花撩亂,除了上篇提過核心裝備:頭盔、抗彈板、背心外,彈匣套、腰帶、槍背帶、IFAK、水袋、背包一直到服裝鞋襪都有門道。

在開始添購列裝前,建議先理解四個概念:

1. 角色想定

動員上場,或醫療救護,或後勤支援,每種角色需要的個裝皆不相同;後備動員兵不需準備一大包醫材,但得有部分自給自足的物資準備;戰傷救護不需武器,但運送傷兵的設備與進階醫材就得背在身上。

不同角色不是只有外觀skin不同,對應的裝備/配置也不會一樣

2. 規劃三線裝備

當角色確認,開始將自己身上的裝備分為:(1)無論如何都必須得在身上的保命關鍵;(2)以背心附載,執行任務用;(3)背負或車載,可支援任務的其他物資等三個層次。

步兵二線裝備 img source

舉例來說,後備動員兵的一線裝備可能是 IFAK、求生刀、地圖、主武器;二線設備是背心、無線電、彈藥、水袋;三線設備是 MRE、雨具、帳篷睡袋…更多說明可參考 Tac Dog 這篇

3. 新品/二手/仿品

除非財力雄厚+新品情結,否則背心這類一率建議在網路上收購二手真品即可;尤其對裝備特性不清楚時,二手真品提供正確良好的操作體驗,價格也相對可負擔,對自訓者比較有利。而根據有些前輩經驗建議,做工良好的仿品背心可當作消耗品來使用,例如TMC的AVS 在日常操作也沒問題,用起來也比較不心疼。

CP 產品在台灣相對流通性大也好買,左邊 JPC2.0,右邊AVS

品牌建議以美規為主,CryePrecison (CP) / Ferro 是台灣能買到的背心主流,尤其 CP 流通性高,損壞要找備品也容易。例如 JPC / SPC 經實戰考驗,且新品價格也算可負擔,再往上點還有 AVS 等背心,部分店家甚至有整套美國陸軍/海陸公發系列。

但附包如彈匣袋、雜物附包等我個人就沒真品情結,TMC或部分淘寶貨比起真品品質沒差太多可承受操作,在個人配置調整替換時才負擔得起。

如為了配合國軍迷彩那選擇相對有限,如 85D、翔穩 或 HTTI 都有出對應國軍迷彩的背心,款式大抵都參考 JPC / 噴火 / 6094 等構型,以 85D 噴火式為例,根據友人實際穿著反饋比現役公發品質好太多。

台廠這幾間是友人試用評價比公發品好的,其他未提及的因為沒用過就不評論

有個尷尬現實是,現役公發品質距離美規商用版都有段明顯世代差距,而後備動員的我們,最糟情況可能是十年前我服役的 M1盔+軟式防彈衣+S腰帶。如果動員者只能領這種裝備上場,還不如穿自己的比較保險,畢竟自備裝備生死自負,比穿這些垃圾上去穩死來得甘願。

4. 裝備配置

準備一套裝備,除了提供安全保障外,更重要的是找出適合的配置方式。不管是身形體格差異、慣用習慣手、角色分工都影響你身上裝備的配置方法,而這得一次次不同科目演練過程中才能逐步調整。

裝備配置沒有整齊劃一這件事,絕對得依照你自己習慣跟任務特性個人化調整 (Source)

以我自己為例,光為了水袋、無線電、PTT和救援拖帶加入個裝後的走線方式,就得穿全裝帶槍操作,找出可能的干涉(例如腰帶彈匣套每次都會被步槍勾到彈匣摔爛),前後調整更換配件超過十幾次;除非天生神力,否則你怎能指望 14 天教召還撒尿牛丸式的訓練,讓你有多少時間熟悉身上的裝備?

M1盔+軟式防彈衣+65K2 ,1990 vs 2023,就帝王打封建的時代段差

請記住一件事,命是自己的,要想增加自己的存活率,就該多付點心力把自己可彌補的部分先搞定…要不是沒開放,連步槍我都寧可自己買再加光學配件歸零後放警局保管,到時候集合領彈就好,要拿到根本不知實際狀況的封存老槍,只比俄羅斯動員兵拿到爛掉的AK47好一點而已。

會不會跟俄國動員兵一樣拿到這種槍,還是外觀正常裡面整組爛掉,誰都不敢保證

輕武器操作

這兩年雖然教召改成14天,但服役一年與舊式七天教召經驗,體制內友人回饋都讓我對後備部隊乃至國防部沒任何樂觀空間。

舉例來說,所謂實戰化射擊,也就三姿/九洞版/移動/多人等,在國外都屬於基本步兵戰鬥技能,結果黃埔直到 2022 才「開始推廣」到實戰單位;這些練習項目只需一把 GBB 跟三四個彈匣就能操作練習,不懂黃埔陸軍 2022 年才放進野戰實兵單位,而後備部隊 14 天教召大概率也不會有這些,真動員起來可能連槍都沒有個別歸零射擊的時間,對有心自訓者緩不濟急,不如自救比較快。

不管 IDPA 還是極光開設的入門課程,手槍課程對取得裝備相對簡單,是常見也最好入門的項目。但就自訓/現實來說,在動員時接觸手槍的機會少之又少,反而步槍才是戰爭動員狀況最可能接觸的主要武器,若手/步槍只能擇一,那個人建議步槍是自訓準備者的優先事項。

基礎步槍操作我是真的不懂為啥搞得像一次大戰臥射+六發裝子彈,左側那些戰術射擊是基本步兵該會的

手/步槍基本訓練科目不外乎:

  • 基本彈道與歸零
  • 持槍姿勢
  • 站/蹲/臥三姿射擊
  • 轉身、直線、橫向行進射擊
  • 複數目標射擊
  • 持槍移動
  • 快速/戰術換彈
  • 故障排除
  • Transition
基本三姿射擊,不懂黃埔卡這個幹嘛

合格標準是不同狀況仍可流暢操作,更進階點是可盲操;要合格前提是對自己身上裝備是否夠熟悉,也是準備一套自己裝備的原因。

然而自主練習固然能到一定程度,如上篇所述,上課仍是個驗證機會;如果連基本操作都不會,上課只能從最基本槍枝解說和大部分解開始學起,倒不如先自主訓練,到場實操驗證並找教官請益,才是付費課的「划算」用法,這也是自主練習後,選擇極光 CP/CR/HRE 當入門課程原因。

戰傷急救

除非職業所需,或走體制內證照培訓,否則我並沒特別想考 EMT 系統證照,因為光 EMT-1的學費從 5k~10k 看開課單位所費不貲,以戰時/急難自救而言,參加坊間相關課程,學習技能後天天操作熟練就夠累了。

2021 年這場很充實有趣,除了傷患評估、現場秩序維護、止血帶與加壓止血操作,搬運傷患法,甚至還有真實情境演練,我們全組在公車題全滅

回顧參加過後盾計畫(2021)、極光 FA、麥迪克 ASM 課程經驗,初學者對戰傷/急救沒任何概念時,可以先參加後盾計畫的基礎課程。一堂300元,由EMT 專業救護人員擔任教官,教你基本止血帶與相關處置,先建立起對「受傷」的基本概念。

麥迪課 ASM 單日課程演練跟知識點相當充實,體驗穿戰術裝備的檢傷流程,真的夠累

麥迪克的 TCCC — ASM 則針對 MARCH 五步驟完整演練,除了止血帶、填塞、以色列繃帶外,還有不同部位的包紮處理、胸腔傷口、氣胸的胸貼操作示範、燒燙傷處置、鼻咽通氣導管操作示範(講師有合法執照),一天的課程學到的知識經驗、操作演練,醫材護具等內容算是超級扎實。

順帶一提麥迪克有幾位講師不僅有EMT相關執照,甚至有軍職背景、或海外軍醫/受訓經驗,或戰傷醫材豐富經驗知識,如果你有基礎觀念,上進階課可以聽到許多在第一線實際處理戰傷的建議方式。

極光 FA 除了基本操作/檢傷,更強調戰術裝備情境下的操作方法。平民如果去參加會發現身旁不少人身著戰術裝備。值得一提是 FA 課程最後的無劇本情境模擬,採用軍警民眾混編。在實際演練時,依照成員的專業/能力/體能,討論該怎麼在熱/暖/冷區各自分工。

在車上搬運傷患有夠困難…沒想到連訓全裝抬全裝傷兵更難.. (極光 FA 當期照片)

舉例來說,護理師固然有更好的檢傷護理專業,但體型嬌小不僅不適合在前線搬運傷患,更不該在敵火風險下穿梭熱暖區;軍警消可依循原本指揮體制,迅速編組在熱區建立防衛圈,有軍事背景的平民(我們)則可協助建立動線護衛。

這些方案全是當下依照現況討論出的,有趣且具一定真實性,如恐怖攻擊、天災人禍,地面作戰等,都是多專業混雜一起,需要當下建立指揮鏈分工應對當前狀況。

來跑點一年義務役 aka 7 / 14 天沒啥機會碰的步兵戰術

在下一篇,我會將這半年參加包含極光 HRE(高風險突入)、友團聯訓的經驗心得做回顧。這些相對進階訓練科目,除了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你建立自己的「戰場概念」,從「只看得見眼前目標」並確保扣扳機不打歪,逐漸轉換成「搞清楚狀況」決定該打還是該跑,要打的話怎麼扣扳機。

現在看戰爭場面都沒在看劇情了…

距離合格、有效增加存活率的後備步槍兵,還有段很遠的距離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