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設計獎的價值是什麼?

南瓜派
Dec 12, 2021

--

學生時代對當時學校方針不是很認同,設計課就是叫大家參加比賽,什麼光寶技嘉iF紅點,一方面我這種沒天賦才能的根本不知比賽在幹嘛,真的很像說故事比賽;再者設計課都參加比賽,那幹嘛在學校浪費時間?

十幾年後資訊流通近乎無時差,「設計構想」可能早在地球某個地方早就出現,新興(?)的 UIUX 領域,不同專業大量進入,讓這領域快速發展,傳統的美學視覺風格、操作流程、心理學、動態互動設計、用戶研究、數據追蹤操作、到商業策略、產品定位等;反觀「工業/產品設計」的教育養成方式似乎還在「概念構想/比賽」這事上打轉,令人費解。

看不出專業的頒發邏輯

金點設計獎今年頒給一個規則搞錯、市面已有的圍棋設計金獎,引來眾人質疑評審在討論時從未去請教過圍棋專家,釣出職業棋士也在底下笑翻,讓這獎項淪為笑柄,最後做出撤銷獎項的決議又再次公關自殺…但這獎項不是重點,一個百元商店玩具設計不是很重要,變成笑話也沒什麼大不了,重點是今年的概念設計首獎讓人看了傻眼:

先聲明:我跟得獎學生無冤無仇,但這設計跟我認知、學習、接觸的知識實在差太遠,設計不是只要做美美的白白的就是好設計,太多與現狀不符的構想;除非有其他我不知道的知識,那就麻煩告知,否則真的不能埋怨其他專業笑(工業)設計師是美工啊(´༎ຶД༎ຶ`)

充氣急救擔架,是整合緊急救護流程所需之各項醫療器材的急救擔架包,提供充足的器材給施救者處理傷患傷害部位,讓施救過程更直覺、系統性操作,防止驚慌誤判造成二次傷害。

此外,充氣式擔架小巧輕便且可應用在各種場所的緊急救護、水域救援等各種災害傷員搶救,以及居家、體育場地、救護車運送傷員。

整合急救醫療包、急救指引及60秒內快速充氣的保護充氣墊,創造出輕巧、易攜帶且能克服環境限制的急救裝置。可行性極高的創新設計,獲得眾多評審青睞

當親人在家中發生意外時,施救者可能因為一時驚慌,無法做出最佳急救處置。

充氣折疊擔架整合醫療救護用品及固定骨折器材,當家中不幸有緊急事件發生時,不用東奔西走尋找急救材料;僅須拿取一個包包,並冷靜的依照擔架上的指示流程正確施救,避免在專業醫療人員到場前錯失延長生命的黃金時間,或造成二次傷害。

充氣床墊搬運傷患?

還沒去受訓拿EMT-1執照,所以特地跟醫生/EMT朋友確認,大家看完只有一個想法:

這東西有跟 ER/EMT 討論過嗎?

你只要在 google 搜尋關鍵字,馬上跑出各種擔架,從傳統的兩根折疊棍子+布面、塑料長硬板、吊籠到可折疊的塑料片(下圖綠色直昇機吊掛的),這些搬運傷患的載體都有一個特徵:越薄越好

把傷患翻身,載體插到傷患與地面間,再把傷患翻回去

你如果參加過救護體驗或訓練課程,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就是傷患搬運;重傷、無意識的傷患除了緊急情況必須直接上肩走,其他時刻搬運都得用翻身方式把這些載體插到傷患背下,固定好再搬走;所以載體本身厚度如果過高,你根本插不進傷患背後是要怎麼搬運?

硬薄板可以直接放在救護車擔架推車上直接送走,不需要移動傷患
攜帶型「擔架」,直接捲起綁在背包或戰術背心後,可配合扣具直升機後送
所以,充氣的意義何在?

只要把流程寫下就能發現充氣擔架本身是一個完全不可行的概念:

1. 先充氣,後充氣?傷患怎麼上擔架?

2. 室內充氣後怎麼移動,樓梯間怎麼移動?

3. 到救護車/直升機後怎麼轉移傷患?

4. 再次使用時要先排氣,回到現場再充?還是拿著一個超大體積充氣床墊到現場?

在傷患上擔架第一步就有問題,先充好氣的床墊目測快10cm,你要怎麼把一個需要躺在擔架上後送的傷患「抬高」十公分?

如果是先把病患放上去,再充氣的話得用哪種規格的氣泵才能充起來?而且病患都躺在那布面上了,幹嘛還要充氣直接抬起來不就得了(那幹嘛充氣?)

簡易擔架這國中就學過了

我唯一到現在看過使用充氣床墊搬運傷患,只有八仙樂園粉塵爆炸那次大家就地取材,其他場合從來沒看過用充氣床這種既不能重複利用又很難搬運的鬼東西當擔架過。

八仙塵暴大量傷患下,就地取材先搬再說,但不代表充氣擔架「可行」

不切實際的耗材包裝/規劃

緊急救護員(EMT)或是戰術戰鬥傷員照護 (TCCC) 的流程、判斷、處置重點大抵是「搶時間」讓傷患在後送到醫院/下一級醫療處置前盡可能維持生命(一般人在新聞中可能會聽到所謂檢傷分類/大傷機制都有關),但大抵基本原則:M.A.C.R.H.

Massive Hemorrhage(大出血)

大出血是致命主因之一,遇到傷患處置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是否出血,使用止血帶(CAT等)、止血紗(粉)、以色列繃帶等處置。

Airway Management (呼吸道)

抬下巴保持呼吸道暢通,鼻咽管視情況使用,保持復甦姿勢;火災、爆炸等吸入高溫空氣會引起呼吸道灼傷發炎腫脹,造成窒息,須立即使用鼻咽管或實施氣切。

Respiration(呼吸)

確認胸腔/後背是否有出血與傷口,並檢查呼吸狀況,確認是否有氣胸徵兆(張力性/開放性/封閉性),並使用胸封、減壓針等處置,並盡早後送;槍傷、(因撞擊、爆炸氣壓等引起)挫傷都可能造成氣胸,在第一線不好處置。

Circulation(體循環)

在等候後送前,檢查循環狀況

Hypothermia prevention (預防失溫)

移除濕衣物、保持體溫、太空毯打包等

只要打 Emergency Kit / IFAK 之類就跑出一堆耗材,包含止血帶、止血紗、繃帶、燙傷敷料、鼻咽管、減壓針、胸封貼片、醫療剪刀、手套、食鹽水、IV portal(不確定有沒打錯),甚至你在 YT上搜尋 TCCC 都有各種教學示範跟演習影片

IFAK / 救護用的KIT,這些包包都有一個明顯的設計特徵
一張急救圖就揭露很多資訊,只是看不看得出來,09:20可以看到翻身包裹

有許多耗材採滅菌處理預包裝,規格尺寸各有差異;而且包包在救護過程中需忍受「粗暴」使用如快抽、拉扯等,所以大部分 IFAK/EDC 包都採彈性織帶,你自行配置需要的耗材;很少看到 IFAK/EMT 取向的包包會用各種固定小格卻沒綁定,只要一打開東西就噴出來灑得到處都是。

概念情境圖中的耗材看起來都是無滅菌,用上面還印 1234步驟美美的塑膠袋走文青式設計,沒一項是現在急救包會出現的東西….也沒考慮即便不是戰場惡劣環境,但戶外髒污,雙手沾染傷患血液組織的環境下操作,是要怎麼撕開那塑膠袋吧?

連剪刀都不是剪衣服的醫療剪,這應該是完全沒做功課也沒問EMT …

止血帶、繃帶、氣球、鼻咽管、衣物剪、食鹽水? 如果只放這些東西做成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吧?

即便概念,也要回歸專業領域

我很喜歡在 pinterest 或 behance 上看各種概念設計,純粹就是視覺刺激跟 concept art ,不涉及任何可行性 — 或者說,都跟性命無關的風花雪月,就像被當成笑柄的翻轉圍棋,大家只會笑設計師不用功難怪只能當美工;

但涉及專業領域範圍,虛心請教業內人士,與之合作的新設計可能不夠文青、不夠美、老師不喜歡也不會得設計獎,但對這世界,對這行業對你自己的設計師生涯才會產生一點正面意義。

當自己真正準備緊急醫療包,接觸一些培訓課程或體驗活動時,我相信絕對不會提出這種荒謬的概念出來,因為你自己知道這跟真實情況完全不一樣。

我不懂的是,在網路發達,任何資訊都比十年前好取得的時代,即便只是一個畢業設計,卻做出不合理的概念是怎麼回事?是搜集資料不用功亂做,指導老師沒在看,然後一路到比賽評審每個都沒醒?

回到主題,金點設計獎到底要傳達什麼價值與意義?選出一個笑死人的圍棋,又選出一個跟現實救護相差太遠的家家酒,除了獎金外,這獎項真的能代表設計價值?

還是,金點設計獎只是告訴大家,設計師提些風花雪月的東西就好,這種性命攸關的東西還是放過大家吧?

再次強調,跟這學生無冤無仇,只是看到手上的 IFAK 耗材器材也噴了不少錢,還要規劃參加EMT-1,結果這概念設計跟所學所聞相差太多,不想讓被其他領域笑我們都是美工,只好寫一寫當作一點小牢騷,不是所有設計師都不懂亂做啊啊 <(´・ω・`)補充:
如果研究緊急醫療包,就會發現裡面非常多細節值得重新構思,例如包包型態(單背/雙背/腰包/Molle附掛/腿掛)、快速拿取(魔鬼氈快取、快插板抽套)、配置與固定方式(拉鍊、彈性織帶、彈力繩串、防水隔層等)
再怎麼樣都不會出現這概念設計中的配置方式,一看就是標準沒做功課的東西...看了真的有點無奈=_=...太混了
自己弄的醫療包,地震避難也可用,還打算整理一包更小的IFAK掛在AVS上

--

--